暮春三月看蘭亭序的有趣故事

暮春三月看蘭亭序的有趣故事

 

【三月修禊──走近蘭亭序】

再過幾日就是農曆三月初三了,大家知道這天要做什麼嗎?

這得先從另一天說起。先秦以前,人們平常很少有機會洗澡。幸好當時的人主要生活在北方,氣候乾燥,可能以前環境也乾淨很多吧!比較不容易有異味,不過只要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一到,無論是百姓或朝臣,都會特地聚集到水邊,塗抹香薰草藥並沐浴。洗去身上的汙濁,也意味著袚除災厄疾病。這個活動,就叫做「禊」。禊,是清潔汙穢、袚除不祥之意,屬於一種祭祀禮儀,是順應三月陽春滋潤萬物的天時,也使人身上的陽氣遍布流暢,以利養生。所以在古代,這一天被稱作修禊節,或者就叫上巳。

不過隨著時代演變,上巳這一天的祭祀意義就慢慢減弱了,娛樂和社交的人文意味則逐漸增強。到了魏晉以後,這一天屬於公卿貴族、文人雅士們的主旋律,已經變成曲水流觴、賦詩詠懷的閒情雅致了。也是從此以往,修禊被固定在了三月三日。

暮春修禊,嬉遊聯誼的風俗源遠流長。《論語》中大家熟悉的「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」,講的就是修禊這一天的詩情畫意。也是在這一天,唐朝仕女們華服盛態,旖旎江畔的身影,被記錄在了杜甫〈麗人行〉筆下。不過,歷史上最有名的,還是東晉穆帝永和九年(353)發生在會稽山陰之蘭亭的那日風流吧!書聖王羲之和謝安等共四十二位上流人士的這場雅集,由於天下第一行書〈蘭亭集序〉的流傳,成為後人不斷追懷甚至模仿的盛會,持續至今。

那麼,王羲之是怎麼寫下蘭亭序的呢?

歡迎跟我們一起走進蘭亭序的歷史時空

一起體驗古代文人的休閒娛樂與蘭亭序的有趣小知識唷!

 

【流觴曲水──走進蘭亭序】

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那場蘭亭雅集看看吧!

距今一千多年以前,在會稽郡山陰縣(今浙江省紹興市境內)的蘭亭這塊地方,當時身為會稽最高行政長官的王羲之,召集了 42 位名士貴族,一起臨水修禊。 跟長江以北不同,南方,尤其當時會稽的山水美景特別秀麗怡人。那裡有幽遠的「崇山峻嶺、茂林修竹」,又有澄澈的「清流激湍,映帶左右」。而恰好這一天也是「天朗氣清,惠風和暢」,天時、地利都讓人感到舒服!

那麼人和是怎麼樣呢?與會者除了王羲之與他六個兒子之外,比較有名的還有謝安謝萬、孫統孫綽兩對兄弟,而其實大多都是王羲之的晚輩、朋友,或者轄內的下屬官員喔!這一點很少有人注意,但卻很重要。因為當時的朝中重臣都沒被邀請到(雖然謝安是三十年後在淝水之戰中保衛東晉的大英雄,但這時還沒出來做官),集會成員彼此都比較熟悉親近,所以雖然身為士族,平時多為輔弼朝政而盡心,但這一天的修禊就像是親朋之間的同樂會一樣,大家都暫拋俗慮,在山水之間玩得特別盡興!

大家在玩什麼呢?就是非常著名的「流觴曲水」。

*流觴曲水的遊戲規則

文人雅士們先在回環彎曲的水渠邊分別找位子坐定,也就是所謂的「列坐其次」。接著將「觴」(酒杯)置於上游,任其一杯一杯地順著蜿蜒的水流緩緩漂浮。酒杯漂到誰的跟前,誰就可以用長柄的勾杓取杯飲酒,並且當場賦詩。如此循環往復,直到盡興為止。這就是所謂「一觴一詠,亦足以暢敘幽情」。若吟不出詩,就要額外罰酒三杯。

蘭亭雅集那一天,由其中的 26 人留下了詩 37 首,而有 16 人做不出詩來。話說王羲之的小兒子王獻之當時年僅十歲,也被罰了酒呢。

最後大家提議將這些詩編成一集,並公推由集會的大家長,時年 51 歲的王羲之寫序。據說王羲之便乘著酒興,當場以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暢意揮毫,一氣呵成,留下了被後人譽為「天下第一行書」的〈蘭亭集序〉。

 

小知識外篇:

圖為 明 李宗謨 《蘭亭修褉圖》,是由後人想像的蘭亭曲水流觴的景象。

上游還有小僮僕們負責將酒放入水中,酒杯下還有一片荷葉助其漂浮,刻畫相當傳神。


而畫中的文字內容是記錄各人官職、姓名,及其所作的「蘭亭詩」。古人的休閒活真是相當雅緻呢!

 

【發現山水──品味蘭亭序】

前面和大家一起遊賞了蘭亭雅集的文化背景和進行過程,不知道大家好不好奇〈蘭亭序〉和「蘭亭詩」到底在寫什麼呢?今天,想和大家一起品味一下它的文化精神與內涵。

如果現在要回想古代中國,你會聯想到什麼呢?也許很多人的腦海中會浮現出「山水」二字吧?無論是或壯闊或靈秀的一幅幅山水畫卷,抑或是唐詩裡寂然幽遠的山水之境,好像都作為一種典型的中國風景,在印象中對顯出與西方的差異。其實,雖然地理上的山水一直都在,但不是自始就存在中國古人的心頭手裡。「山水」普遍進入到人們的文化生活,不再只是背景,而成為一種獨立的審美與哲思對象,就是從東晉開始。

隨著永嘉之禍,洛陽、長安相繼陷落,士族在戰火中倉皇南渡,前所未見的江南山水頓時印入眼簾,撫慰了他們飽經亂離的心緒。所以東晉的名士文人,無論言談著述或詩文繪畫,開始離不開對山水的別有會心。他們走進山水,徜徉其中,除了咀嚼天地之大美,更配合玄學清談的風氣,發現到自我與自然之間的關係,進而悟會宇宙與自己。

永和九年(353)三月三日的這場蘭亭雅集,就是王羲之和親友們在這道歷史脈絡中的親身參與。雖然那幾年朝廷上下正為應不應該北伐吵得不可開交,但當天眾人賦出的「蘭亭詩」彷彿沒有這些事情一樣,都是對蘭亭山水的「即景」之作,內容和情懷也很一致,包含王羲之所吟的兩首詩,表述的都是徜徉山水的心曠神怡,可以消融塵俗中的思慮情感,而滌淨身心。這種「身心與自然冥合」的體悟在後代形成深遠的文學傳統,也向前呼應修禊禮儀「袚潔身心」的本來精神。

也許是因為文章比詩來得更自由,王羲之在〈蘭亭序〉中表現出迥異於「蘭亭詩」,而顯然更真誠深邃的情感。他在盡情「仰觀宇宙之大,俯察品類之盛」之後,赫然意識到個人的渺小與暫短。短暫的不只是生命與世事,也包含人的情感。這份對人生本質的感觸是那麼地深刻,以致於千年之後的我們依然可以同情共感。羲之同樣認識到了這一點。在山川悠久的對比中,他也感受到人事代謝中的某種永恆性吧!

神韻藝術品推出的這款《蘭亭舒序》絲巾,以靈秀的水墨山水包覆著「蘭亭集序」,象徵這篇雋永的文學及書法典範,就是脫胎於徜徉自然山水的心靈。而藍底白紋青花瓷的配色,也巧妙地呼應其筆勢的飄逸朗暢。

 

 

其實,台灣也有很多美麗的山水風景呢!歡迎繫上您的《蘭亭舒序》絲巾,在修禊節這天暫緩一下繁忙的生活步調,約上三五好友,戴著她到郊外踏青~跟小編一起品味品味〈蘭亭序〉背後的文化內涵,也享受一下大自然的詩情畫意喔!

特別推薦:2016神韻交響樂團CD & DVD收錄的《蘭亭舒序》節目原創音樂

platform: web theme id: 1757